摘要:在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有这样一位护理员:院里生活区的员工遇到棘手的问题,会第一时间向她求救;老人们都信任她、听她的话。“五看一听”工作法有效帮助一线护理员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措施,让老人获得更好的照护和治疗。

施晴燕:把老人装心里面 把养老服务做精做细-ManBetX注册登录·(中国)

在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有这样一位护理员:院里生活区的员工遇到棘手的问题,会第一时间向她求救;老人们都信任她、听她的话。她叫施晴燕,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生活区副主任、“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

察言观色总结出“五看一听”工作法

施晴燕:把老人装心里面 把养老服务做精做细-ManBetX注册登录·(中国)

30年的工作经验让施晴燕深刻地认识到,养老服务不仅是日常的生活照护,更要走进老人的内心,让家属们放心。工作中,施晴燕所面对的群体大多数为认知症老人和体弱多病的老人,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在长期的一线工作中,她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本领,通过摸索归纳,总结形成了“五看一听”工作法,即:看饮食做好沟通预防、看神色察觉情绪问题、看睡眠预见安全风险、看皮肤警示疾病征兆、看步态预知身体变化、听语言判断认知异常。

有一天早上,施晴燕发现70多岁的李阿姨,走路看上去和平时有点不一样,脸也有点浮肿,马上走上前去喊她:“小妹妹(这位老人喜欢别人喊她妹妹)你今天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啊?”

老人表示,今天感觉使不上力气,整个人都不太好,但又说不上来哪里不舒服。施晴燕马上判断老人可能得了脑梗,考虑到老人对很多药物过敏,于是在征求了老人的同意后,联系了家属,很快就送去了医院。

事实上,除了脑梗,老人的心脏也出了问题。幸亏家属送医及时,老人最终在经过了漫长的中医治疗后,康复出院又回到了一福院。

在施晴燕看来,心里装着老人,就算闭着眼睛,也知道老人的走路姿势。所以只要看到老人走路姿势有变化,就知道是出问题了。在日常巡视时施晴燕习惯随身带着记事本,时刻记录下老人的需要和诉求。虽然很多情况下他们也许很快忘了说过什么、做了什么,但是她还是希望能够给予他们及时的回复,第一时间帮助老人解决问题。让每位老人感受到幸福、感受到真诚、感受到关爱。

施晴燕:把老人装心里面 把养老服务做精做细-ManBetX注册登录·(中国)

“五看一听”工作法有效帮助一线护理员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措施,让老人获得更好的照护和治疗。此法则将创新理念和养老文化相结合,正是这种对老年人贴心的关怀,将养老技术提升到人文关怀的高度,以一种全新的养老服务视角,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五看一听”工作法获得了我为养老献一计二等奖和“上海市职工先进操作法创新奖”,同时,论文 “五看一听工作法在养老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在“医学食疗与健康”期刊2020年4月第七期中发表,不断传承优秀护理经验。

小发明让脑梗老人重拾信心

施晴燕常说:虽然我们不如制造飞机、汽车等专业性那么强,但要把养老服务做精做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面对的不仅是老人,还有家属,更多的是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作为院“雁式带飞”技师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她经常带领年轻的护理人员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与创新。脑血管意外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常会造成肢体功能障碍。院里的王阿婆因为脑梗后手部肌肉力量下降,原本活泼好动、凡事亲力亲为的她变得每天郁郁寡欢,情绪消极。

施晴燕:把老人装心里面 把养老服务做精做细-ManBetX注册登录·(中国)

施晴燕听说了这个情况,认为应从源头解决问题,她召集工作室的社工、医生、护士、护理员成立项目组。在大家的集思广益和施晴燕的巧手制作下,指腕臂力锻炼器应运而生。王阿婆在拿到锻炼器时,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她每天积极练习,期盼着自己可以早日康复。一段时间后,王阿婆的手部肌肉力量得到了改善,可以完成基本的日常动作,人也愈发开朗起来。

施晴燕:把老人装心里面 把养老服务做精做细-ManBetX注册登录·(中国)

近年来,施晴燕和她的团队先后探索研究《走近失智老人的心灵——运用综合护理措施改善院内失智老人的生活质量》《末梢循环和认知障碍及自身免疫系统低下引发初起皮肤问题的探究》等课题,创新小发明10余件。至今,“技能大师工作室”已成功申报两项国家专利。

工作室也有诸多小发明,如“补液保护软垫”、“床栏保护套”、“脚趾分趾器”等,充分发挥团队专业优势,以凝聚创新、奋发有为之势,为高质量养老服务续写新篇章。

传帮带教引领养老行业发展

施晴燕:把老人装心里面 把养老服务做精做细-ManBetX注册登录·(中国)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老人需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她深刻地认识到,90%以上住养老人的情绪变化与家属有关,心理沟通、心理介入需求尤为重要,因此施晴燕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自学社会工作专业,成为一名具有社工师背景的养老护理人员,她巧妙地将社工理念运用到养老护理中,用专业知识理解、尊重、温暖老人,融合社工理念与养老专业技术,创新并扩展现有的养老服务技术,实现养老技术服务能级的迭代。在一福院,通过日常护理培训、现场案例实践培训,拓展培训等,目前共培训人员达6000余人次。

施晴燕:把老人装心里面 把养老服务做精做细-ManBetX注册登录·(中国)

经过多年的贴身带教,她的10个徒弟们都已经拥有了技师、高级护理员等证书,还都成为了一线的护理骨干。并且获得了2014、2019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二等奖、2020年长三角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包揽了2021年上海市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誉。通过参与一福院大城小爱书籍的编写,让她更懂得了作为市属机构更多的职责是制定标准化的模板去引领养老行业的发展。面对认知症老年人的照护难点,她根据真实案例编写出应对技巧,为一线护理员解惑,她常说走的快,一个人走,走的远,要带领养老团体一起走。

除了院内培训,她还运用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的形式,把技能从院内传授到院外,目的是让规范的服务可复制、可推广。作为长三角养老实训基地、上海高校实习实训基地的一员,她都积极参与培育“工匠型”养老服务人才梯队的建设。每年,她都会带领工作室成员参与薄弱养老机构的帮扶结对,开展公共卫生、院感控制、出入院管理及照护技能培训等。在此基础上,参与社区各类公益课程开发,包括移动翻身、肢体康复、认知症照护等四节标准化课程,并授课培训,深受社区居民喜爱,反响良好。

施晴燕工作至今获得诸多荣誉:2008年市局“技术能手”称号、2013年上海市第七届“双十佳”养老服务明星、2014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第九届上海市技术能手、2016年上海市首席技师项目带头人、2020年“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资助项目、2021年上海民政工匠、2021年第十一届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等。30年来,她面对的都是护理难度大、失智程度深、风险系数高的高龄失能老人的身心照护工作。她以“择一事、尽一生”的信念,坚守在这样一群特殊老人的身边,巧妙、灵活地运用专业知识,让他们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